冬病夏治也可“内治”
“冬病夏治”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中较有特色并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之一,所谓“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加重的病变,如支气管炎、哮喘、顽固性咳嗽等,所谓“夏治”是指选择夏天炎热季节,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所以“冬病夏治”就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即在中国农历“夏至”、“头伏”、“中伏”、“末伏”的时令,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冬季好发的疾病在夏季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的整体平衡,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季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在气温较高的夏季,患者体内的“寒邪”会处于抑制状态,这时候适当地内服和外用一些中药,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少冬季发病天数和严重程度,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
“冬病夏治”同时也符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夏天未发病时最宜通过中药调理,扶助正气,依据传统中医理论的辨证用药,能够体现治疗与养生结合。由此可见,冬病夏治它融合了中医学、时间医学、免疫医学等诸多学科知识。
提到“冬病夏治”大家都比较熟悉“穴位贴敷法”,其实它还包括针刺、艾灸、理疗、按摩以及内服扶正补虚的中药和食物等,穴位贴敷法属于外治疗,固然重要且有效,而内服扶正补虚的中药和食物属于内治疗,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且经过临床实践证明通过内外结合治疗能取得异曲同工之效,本文主要介绍冬病夏治中的内治疗。
内治中的内服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程、病情轻重、阴阳偏盛偏衰的个体差异及脏腑失和的不同类型,选用不同的药物内服或食物疗法,在夏季三伏之际,运用内服药物、药膳食补等手段,以防止冬病,去除痼疾的治疗方法。
药物内服
即“三伏补”。就中药汤剂具体来说,如果患者平时怕风、易汗,容易感冒,经常打喷嚏和鼻塞流涕,证属肺气亏虚,卫外不固,当以补肺固表为主,可用玉屏风散(黄芪、防风、白术)加减;如果患者晨起或者饭后痰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者,证属脾气不足,痰湿内生,宜健脾化痰治疗,药用六君子汤 (党参、白术、陈皮、法半夏、茯苓、甘草)加减;如果患者常感腰酸肢软、畏寒神疲、夜尿频多、稍动即觉呼吸短促,证属肾气亏损,摄纳无权,当用益肾纳气法,药用金匮肾气丸(附子、桂枝、熟地、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怀山药)加减。另外,慢性咳喘患者往往肺脾肾虚俱见,临床常用培土生金(健脾)、金水相生(补肾固本)之法,调节肺、脾、肾三脏的功能,使体内气机条达,血流通畅。
药膳食补
除了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中药以外,内治疗还包括了简单方便可操作的药膳治疗,具体介绍如下:
肺虚型(花生粥)
花生50g,山药30g,百合15g,粳米100g,冰糖5g。将花生洗净捣烂,加山药片、百合片、粳米同煮粥,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脾虚型(参苓粥)
党参30,茯苓30g,生姜5g,粳米120g。将党参、生姜切成薄片,茯苓捣碎泡0.5小时,煎取药汁2次,同粳米同煮粥,一年四季服。
肺肾两虚型(人参核桃仁糊)
人参100g,核桃仁500g,绵白糖100g。先将人参研成细末,核桃仁研成粗末,与人参粉混合,兑入绵白糖拌匀,瓶装备用。2次/天,15g/次,用少量开水调成糊状服用。
脾肾两虚型(黄芪炖乳鸽)
炙黄芪40g,乳鸽1只。先将乳鸽宰杀后去毛及内脏,与黄芪同入炖蛊内,加料酒、葱姜、精盐、味精等,隔水炖90分钟即成。佐餐服用食之,2次/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