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三大攻略
精神情志养生
精神振奋,促阳宣发:夏季与心脏均属五行的“火”行,而心主神志。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使华英成秀”、“若所爱在外”要神清气和,胸怀宽阔,精神振奋,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阳气的宣发。如可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文娱活动,如下棋、游泳、打扑克等;若条件许可,亦可参加消夏避暑、外出旅游、夏令营活动等。
调节情绪,使志无怒:夏季要注意调节情绪,“使志无怒”。切莫因天热、事繁而生急躁、恼怒之情,以免助阳升动太过而伤正气。精神振奋,正常表达自己的心志,调节不良情志,不生郁怒,阳气得以宣发,自然能在夏季暑蒸气耗的季节里,凉从心生,健康长寿了。
生活起居养生
晚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自然界阳热之气旺盛,人们应晚睡早起,无厌于日,适当参加户外活动,顺应自然,培补阳气。另外,夏季昼长夜短,气温较高,出汗较多,津液、阳气极易损伤,使人感觉疲劳,因此夏季保持充足的睡眠对于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趋避时邪,预防疾病:夏季酷热多雨,暑热、暑湿邪气容易乘虚而入,易致中暑、阴暑等时令病。预防中暑,要劳逸结合、睡眠充足;避免在烈日下过度曝晒;注意室内降温;讲究饮食卫生;亦可饮用绿豆汤、酸梅汤等饮料和使用仁丹、十滴水、清凉油等药物来防暑。预防阴暑,阴暑是夏季因气候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引起的时令病。夏季应避免过分贪凉就阴,以使寒邪乘虚侵袭,如室外露宿,对扇当窗坐卧,空调温度过低,睡卧露腹不盖衣被等,均应避免。发生阴暑,病症轻缓的可食用赤豆酒酿,病情较重者可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藿香正气液。
饮食养生
省苦增辛,适当食寒:夏时心火当令,心火偏旺则克肺金,味苦之物可助心气、味辛之物可助肺气。因此,夏季一般不主张多吃苦味食物,以免心气过旺。辛味归肺经,多有发散、行气、活血、通窍、化湿等功用,可防夏季心脏功能过强引起的肺脏功能虚弱,所以夏季特别是素有肺气虚的人应该适当多吃些白萝卜、葱、姜、蒜等辛味食物,如民间就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养生谚语。
酷暑盛夏,阳热盛极,出汗很多,常感口渴,可适当食用味苦性寒的食物,以制约阳热之气太过,帮助体内散发热量,并补充水分、盐类和维生素,起到清热、解暑、生津的作用,如苦瓜、芥菜等苦味食物或西瓜、绿豆等寒性食物可经常食用,也可适当用些冷饮。
春夏养阳,清淡营养: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此阳气。”盛夏,烈日炎炎,暑气逼人,人们汗液大出,阳气易于耗散。加之许多人不知夏季如何养阳,常常乘凉外感风寒,饮冷内伤寒湿,使阳气进一步挫伤,所以人们阳气多有亏虚。故《内经》指出要“春夏养阳”。如元代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宜桂汤、豆蔻、熟水”,在我国各地也都有夏季吃羊肉补养阳气的习俗。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向体表,常形成阳气在外、阴寒内伏的状况;同时夏季胃酸分泌减少,加之饮水较多,冲淡胃酸,导致消化功能较弱。但夏季由于出汗较多、睡眠不够,常常致使能量消耗较多。因此饮食调养应清热消暑、健脾益气,宜选清淡爽口、少油腻、易消化的食物,并适当选择酸味的、辛香味的食物以增强食欲。但是,清淡不等于素食,长期吃素容易导致营养失衡。所以在夏日不要拒绝荤菜,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肉、蛋类、奶品以及豆制品,关键是在烹调时多用清蒸、凉拌等方法,切记不要做得过于油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