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上的奇经八脉是什么?

点点百科 52 0

一、中医上的奇经八脉是什么?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 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 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二、中医上的漏经是什么

可能是火热之邪挟风而入,破血妄行,漏经就月经过多、淋漓不尽,可以在去火邪时,适当的补血益气,以不其不足强气之固摄作用。仅做参考

三、中医治病的好处?

一、完整统一的整体观念

实践来自于理论。一个体系的成长一定有一套成熟、完整的理论。中医药一直以来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就是因为它有一套以人为本的完整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整体。身体的某处发生病痛,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只检查疼痛的部位。对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要做详细的检查,此处的病痛可能是别的部位的病变所致。比如各种体表的组织器官的病变可能是体内脏腑发生病变导致的。另外,也不能只对全身进行检查,而不检查发生病变的部位,这样做也是十分不科学的。总之,中医对疾病的诊断是既关注整体也兼顾局部。

中医的整体观念对开出的药方具有指导意义,中医的药方特别重视主药和辅药的组合。中医在开药方时,既对主要病症开出药方,还兼顾到了次要疾病,并针对它开出药方;另外,还注意到每种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一般采用相制性配伍方法。

中医在药物的用量方面也坚持整体的观念,不是片面强调疾病的需要,还注意到对整个身体的虚实所产生的影响。比如一些慢性疾病,只能用小剂量的药物来慢慢治疗,不能过分求快而增加药物的用量,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仅不能更快地治愈疾病,可能还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更有甚者,可能还会引起身体别处的不适。

中医养生讲究营养均衡。《黄帝内经》中提及“饮食有节,饮食有时,饥饱得中”。今天我们也认识到任何单一的营养都不可能维持身体的健康,提倡营养均衡。

脂肪,包括了油脂、脂肪、类脂。提供人体热量、参与激素的合成、保护脏器、调节体温。蛋白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物质,构成机体、形成抵抗力、酶的催化、参与激素调节、促进生长和修补人体组织。糖,糖不仅指葡萄糖、蔗糖,还包括多种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活动热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不参与细胞的构成也不提供热量,但是人体生长、代谢、发育不可或缺的物质,而且还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矿物质,构成人体骨骼、神经传导、酶的催化和代谢。水,生命之源,对人体的作用仅次于氧气,占体重的60-70%。起到润滑、运输、稀释、代谢作用。所以,相比较传统的保健药材,营养均衡才更有利于长寿和健康。

二、培元固本的药效

中药的有效性与健康性,已被并且正在被数以亿万计的病患无数次地证明着。中医药的临床经验与药性检验是仅有二、三百年历史的现代西医,覆盖人群相对较少的其他边缘医学所无法比拟的。

中药深入人心还具有以下几点:

一、安全、副作用少

由于中药外治是施于体表,它可以随时观察其适应和耐受情况而决定去留,不会像内服药物,如不对症,发生副作用时处理比较复杂,外治只要施治配药得当,是比较安全的,一般很少有副作用。

二、对胃肠道无损伤

病人服药,首先入胃再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损伤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尤其一些病人胃的情况不好,又非要服药不可,往往陷入治病必服药,老病未治好,胃病又成的两难局面。

那么药物外治就不存在这一问题。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服药的痛对许多病人是难以长期忍受的,中药外用可以起到“良药治病不苦口”。

三、对肝肾刺激小

不管内服何种药物,通过胃肠吸收进入血液,其代谢产物尤其是一些毒性产物,都必须经过肝脏解毒、分解而通过肾脏排泄,这对于原先肝肾有疾病的人来说,也是难以回避的矛盾,而中药外治,大多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药物的成分进入体内已经通过一层屏障的过滤,有害成分也已量小、弱化,故对肝、肾的损害大多已非常小。

四、中医上的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 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 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作用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 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 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 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 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 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 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 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 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 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 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 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 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 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特点 《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就是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其特点如下: (1)奇经八脉不隶属于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 (2)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其他六条经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脉之中。 (3)奇经八脉的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难经·二十八难》把十二经脉比作“沟渠”,把奇经八脉喻作“湖泽”,即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功能。 奇经八脉的基本内容: 1.督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③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④上行巅顶,⑤沿前额下行至鼻柱。(图1-14) 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交会腧穴:长强,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百会、水沟,神庭。 2. 任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②向上行于阴毛部,③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④到达咽喉部,⑤再上行环绕口唇,⑥经过面部,⑦进入目眶下(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证。 交会腧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阴交、下脘、中脘、上脘、天突、廉泉、承浆。 3. 冲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上行于脊柱内,③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沿着腹部两侧,④上达咽喉,⑤环绕口唇。(图1-16) 主要病候:腹部气逆而拘急。 交会腧穴:会阴,阴交;气冲;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注,肓俞,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 4. 带脉 循行:①起于季胁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带脉、五枢,维道穴,②横行绕身一周。(图1-17) 主要病候:腹满,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交会腧穴:带脉、五枢、维道。 5. 阴维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侧,②沿大腿内侧上行到腹部,③与足太阴经相合,④过胸部,⑤与任脉会于颈部。(图1-18) 主要病候:心痛,忧郁。 交会腧穴:筑宾;府舍,大横、腹哀;期门;天突、廉泉。 6. 阳维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向上经过外踝,③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④经胁肋后侧,⑤从腋后上肩,⑥至前额,⑦再到项后,合于督脉。(图1-19) 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疼。 交会腧穴:金门;阳交;臑俞;天髎;肩井;头维;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风府、哑门。 7. 阴蹻脉 循行:①起于足舟骨的后方②上行内踝的上面,③直上沿大腿内侧,④经过阴部,⑤向上沿胸部内侧,⑥进入锁骨上窝,⑦上经人迎的前面,⑧过颧部,⑨到目内眦,与足太阳经和阳蹻脉相会合。(图1-20) 主要病候:多眠、癃闭,足内翻等证。 交会腧穴:照海、交信;睛明。 8.阳蹻脉 循行:①起于足跟外侧,②经外踝上行腓骨后缘,没股部外侧和胁后上肩,过颈部上挟口角,进入目内眦,与阴蹻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额,③与足少阳经合于风池。(图1-21) 主要病候:目痛从内眦始,不眠,足外翻等证。 交会腧穴:申脉、仆参、跗阳;居髎;臑俞;肩髃、巨骨;天髎;地仓、巨髎、承泣;睛明;风池。 医学应用 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各科的诊断和治疗都要运用奇经八脉的理论,尤其是针灸、推拿与气功都直接作用于奇经八脉。如有关外感热病、神经系统疾患、胸腹腰背部之疾患以及一些脏腑疾患等,既要依八脉而辨证,又要选入归奇经之药配方治疗。气功中练功之“大小周天”皆以奇经八脉为核心。推拿按摩同样不离任督二脉及阴阳脉,故古称为“按”。最突出的是针灸临床,既可以在八脉上进行切诊,又是选取治疗穴位的方法。尤其任督二脉有所辖独立腧穴,各穴治疗范围皆不同,多为临床常用重点穴位。除此之外,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经脉在四肢末端有八穴,命名为“交经八穴”,今通称为“八脉交会穴”。初时依分经辨证选配此八穴,称为“阴四针、阳四针”,其疗效显著,后在按时取穴中用此八穴,依奇经八脉纳入于八卦而按时序方位取穴,称作“奇经纳卦法”,今通称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独树一帜。 奇经八脉与养生 开通奇经,人就会感到周身经络气血通畅,精力充沛。开通奇经八脉法,乃是传统性命双修养生功法之要程。历代祖师奉为绝秘,在各丹经、道书中均无泄露。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曰 “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之根,一气之祖。” 龙门派第十一代传人,千峰老人赵避尘在《性命法诀明指》一书中首次将此功法批露于世,并对此功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千峰弟子牛金宝在《养生延寿法》一书中对奇经八脉做了比较细致的论述。虽然如此,但要真正的全部了解并掌握运用此功法并非易事。 八脉之中尤任、督二脉最为重要。在整个性命双修修炼过程中作用极大,古曰:任督两脉人身之子午也,乃丹家阳火阴符升降之道,坎水离火交媾之乡。 意通八脉用法为:取坐势,二目垂帘,含光凝神,闭口藏舌,心不外驰,一意归中,待呼吸气调匀后,用鼻根呼吸。一吸由会阴穴沿督脉徐徐以意领气走尾闾,夹脊,玉枕至百会稍停,二呼沿任脉走祖窍,绛宫,气穴至生死窍微停。三吸由生死窍提起至气穴处分开至背后两侧上升至两肩窝。四呼由两肩窝分开双行走两臂外侧阳维脉过两手中指至两手劳宫穴。五吸从劳宫穴走两臂内侧阴维脉到胸前双乳稍上处稍停。六呼双下至带脉沿气穴归并一处回到会阴穴。七吸由会阴穴直上走冲脉上升于心下一寸二分的绛宫穴稍停。八呼由绛宫下降至生死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侧阳跷脉至涌泉穴稍停。九吸从两涌泉上升走两腿内侧阴跷脉至会阴穴合并升至气穴稍停。十呼由气穴下降至生死窍定住。 会阴穴又为生死窍,古曰:“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醒来几个悟”八脉起于会阴穴,又归于生死窍,故耳丹家将生死窍视为八脉之总根。 此开通八脉用法简单易学,但作用不可小视,小则祛病强身,大则延年益寿,它上通泥丸,下达涌泉,真气集散,周流一身,气合自然,消阴长阳,待到水中火发,雪里开花,黄芽可得矣。但气通、精通非经明师口传不可胡猜乱用以免出现差错。赵魁一曰:“八脉开通却病无,全凭心意用功夫”。刘名瑞曰:尻督一开通属阳,法轮长转身体康。柳华阳祖师曰:亲自在脉中行过数百次方能成就。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