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浴一般都是怎么使用?

点点百科 9 0

一、药浴一般都是怎么使用?

 1.溶解:用十倍于药包(粉)的开水浸泡5—10分钟。

2.调好水温:根据自己的耐热习惯在39-45度之间来调整水温,如果首次泡浴没经验水温就调到夏天39度、冬天42度,并且在泡浴过程中适当调整温度。

3.把溶解好的药包和药水同时到入木桶里以后要用手揉捏药包,把里面的有效成分挤压出来。

4.首次泡药浴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有一些身体反映后就有些害怕不敢再泡下去,只要在耐受范围之内,鼓励自己多坚持一段时间,最好达到10分钟以上,直到发现有排毒反应后再休息,另外可以采用中间休息2-3次每次3分钟的方法来缓解身体不适,只要累计泡浴时间达到20分钟即可。

5.根据反应调整水温:不同的人耐受力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第一次进水5 — 8分钟时根据对于水温的感受,及时调整水温,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否则水温高了会感到难以忍受,水温底了又没有效果,直到几次泡浴后对水温的耐受力有了把握,根据经验就可以把温度调整到位,达到满意的效果。

(1) 饭后一小时方可入浴

(2) 浴前4小时内没有进食,则一定要准备好牛奶、糖水、或其它流食,以备顾客感到不适时食用。

(3) 浸泡药浴前、中、后应适当补充水份。

(4) 浸泡场地应注意通风良好,但不可受寒。

(5) 起浴后皮肤表面发红,并持续30分钟至1个小时的发汗均属正常的药效作用,但注意不可蓄意吹风,以免受寒。

(6) 泡过药浴以后、在皮肤发红、发热状况没有消退之前,请勿使用任何护肤品和化妆品。

(7) 有轻度高低血压病史、心脏功能稍差者应在家人陪伴下使用,并注意场地通风,每次浸泡时间不宜太长(约3-6分钟),如在浸泡过程中感到心跳加快或呼吸过于急促时,应起身于通风良好处稍适休息,待恢复后再次浸泡,一般分两到三次浸泡即可。

(8) 部分使用者(尤其是较为肥胖的使用者)浴后皮肤出现轻微刺痛感或出现小丘疹,均属排毒自然现象,可继续使用。

(9) 产妇在分娩时如有手术行为,须持拆线后再进行泡浴,若无手术行为,可于产后7天开始泡浴

(10) 先淋浴、后泡浴,或先洗头和脸再进入木桶泡浴,浴后无需再冲洗,直接擦干即可。

(11) 身体虚弱者在浸泡过程中会出现:头晕、心跳加快、恶心、全身酸软无力等症状,属于正常现象,随着泡浴对体质的调整会逐渐消失。

(12) 体虚、受风寒、湿气重的人群在泡浴后会出现风疹、湿疹、关节疼痛、并伴有瘙痒等症状,一般在2小时以后逐渐消失,属于好转反应。

二、橘皮药浴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橘皮药浴在秋冬季还具有保暖效果,可以使身体持续暖和,适合体质偏冷的人来浸泡,尤其是女性,可改善手脚冰凉的功效,如果药浴麻烦,还可以选择足浴。橘皮药浴还有护发的作用,用它洗头发,头发会光滑柔软。 橘子(柑橘)的果皮经干燥处理后就是一种中药,也是我们常说的陈皮,其中以冬柑的皮晒制而成的陈皮质量较好,具有理气燥湿、化痰止咳、健脾和胃的功效,中医常用于防治胸胁胀痛、疝气、乳胀、乳房结块、胃痛、食积等症。 橘皮内的挥发油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疲劳,鲜橘皮含挥发油较多但不适合,橘皮药浴时果皮溶出的营养成分还能趁肌肤毛孔张开时渗透进皮肤,刺激毛细血管,加速血液循环,滋润肌肤。 橘皮药浴在秋冬季还具有保暖效果,可以使身体持续暖和,适合体质偏冷的人来浸泡,尤其是女性,可改善手脚冰凉的功效,如果药浴麻烦,还可以选择足浴。橘皮药浴还有护发的作用,用它洗头发,头发会光滑柔软。 民间橘皮药浴的方法一般是先将橘子皮晒干保存,泡澡前,将橘皮加入米酒煮过后,留下皮渣,置入不用的丝袜里,放入洗澡水内浸泡即可,还可用橘皮袋子按摩全身如搓澡一般。

三、春季木桶药浴什么时间最佳

中医上四季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浴药一部分通过皮肤吸收;一部分活化表皮细胞,个人建议还是在春季使用。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但是最终还是看用药与个人的体质,中医不光讲究季节,还讲究各种药材的搭配,除了这些时辰也很重要,其中12时辰与12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的每一个时辰是一经脉的行走时间,12个时辰是12条经脉的行走时间的规定。 中医的五行有得说: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 有的说:足三里(土)、厉兑(金)、内庭(水)、陷谷(木)、解溪(火)其中12时辰:

四、几天泡一回中药浴比较好?

炎炎夏日,暑气逼人,痛痛快快地洗个澡,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如果在洗浴水中加入风油精,沐浴后浑身凉爽,还防长痱子;或将十滴水加入到水中,浴后双目清明,清新舒适……这是生活中很多家庭常用的药浴法,可能您有所不知,如在加入中草药的水中洗浴,会使人浑身清爽之余,还有健身之功。如果应用得当,中药浴还有很多祛病强身的功效呢。 《黄帝内经》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对因外邪侵入而致病者,用热水浸浴,使之出汗,让邪从汗出),《礼记》中有“头疮则沐,身有病则浴”,清朝著名外治大师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药浴法。 中药浴是根据中医辨证,将选择的中草药煎成汤液,稀释后进行沐浴的一种水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中药浴操作简单,廉价无痛苦,只要在医生指导下选对药、按正确的方法使用,相对而言安全可靠,能避免其他给药途径所引起的毒副反应,便于患者实施自我药疗。在中药浴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中药浴必须请中医师针对病情对证下药,并按照医嘱制作药汤,切勿盲目自行择药。 2.泡浴前必须先淋浴洁身,以保持药池的卫生。浴后应立即用温清水冲洗干净,拭干皮肤,及时穿衣服。一般而言,热水药浴(39℃~45℃)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及银屑病等;神经过度兴奋、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的药浴温度,以相当于或稍低于体温为宜;25℃~33℃适用于急性扭挫伤。药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3.初浴时,水位宜在心脏以下,约3~5分钟身体适应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时间不可太长,尤其是全身热水浴。由于汗出过多,体液丢失量大;皮肤血管充分扩张,体表血液量增多,造成头部缺血而发生眩晕或晕厥。如一旦发生晕厥,应及时扶出浴盆,平卧在休息室床上,同时给病人喝些白开水或糖水,补充体液与能量。或用冷水洗脚,使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 4.严重心衰、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有出血倾向者以及老年人、儿童慎用水温39℃以上的药浴,而应以接近体温之药液沐浴,并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护,且沐浴时间不宜过长。妊娠或经期不宜泡药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5.全身泡热药浴易发生晕厥,故浴后要慢慢地从浴盆中起身;泡药浴时出现轻度胸闷、口干等不适,可适当饮水或饮料;若有严重不适,应立即停止药浴。 6.饭前、饭后半小内不宜进行全身药浴。饭前药浴,由于肠胃空虚,洗浴时出汗过多,易造成虚脱。饭后立即药浴,可造成胃肠或内脏血液减少,血液趋向体表,不利消化,可引起胃肠不适,甚至恶心呕吐。临睡前不宜进行全身热水药浴,以免兴奋后影响睡眠。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