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是什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重视寻找益寿延年等养生之道。世界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不同,其养生之道也不相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源渊流长,千百年来在养生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本文就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医养生之道。
什么是养生?什么是中医养生之道?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主张房事有度
中医认为性生活是先天赋予人类的本能,是种族延续所必须的。适度的性生活,有利于个人健康,对民族的繁衍、社会和家庭的安定和睦都有重要意义。但不主张纵欲,认为房事过度伤肾耗精。
“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怎么注重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与养生之术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养生之道等同于养生之术,其实不然。中医将养生的理论称为“养生之道”,而将养生的方法称为“养生之术”。
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民俗、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其内容不外以下四点:
顺其自然:
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既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同时也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性。正如《内经》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形神兼养:
在养生过程中既要注重形体养护,更要重视精神心理方面的调摄,正所谓“形神兼养”、“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
动静结合:
现代医学主张“生命在于运动”,中医也主张“动则生阳”,但也主张“动中取静”、“不妄作劳”。
审因施养:
养生不拘一法、一式,应形、神、动、静、食、药……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养生活动。此外,也要因人、因地、因时之不同用不同的养生方法,正所谓“审因施养”和“辨证施养”。
而“养生之术”则是要求在养生之道的指导下,方能实施。其内容囊括了以下七方面:
神养:
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
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气养:
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
☆咖啡语茶ㄣ 回答采纳率:31.6% 09:25 检举
四季喝粥也养生
我一年四季离不开粥。天天喝粥,喝来喝去,终于悟出了古人所讲“粥饮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的道理。粥具有适口、易消化吸收、生津益气的功效。
学过医学,我深知人的脏腑功能是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粥。例如,春季喝百合粥。百合具有养阴、润肺、养胃去燥火的功效,粳米性甘平。煮法是百合20g,粳米100g,冰糖少许。先煮百合,去渣取汁,然后加入粳米,煮熟后即可加入冰糖,稍后便可食用。夏季常喝绿豆藕粥。绿豆、藕均有清暑热、增津液的功效。做法是先煮绿豆,待绿豆要开花时,将粳米100g放入,煮至半熟后将切成薄片的藕放入,文火稍煮至熟,冷却后即食。秋季常喝玉米面红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红薯有祛病延年功效。做法是将玉米面l00g先用凉水调成糊状水烧开后放入,然后将切成碎块的红薯一并放入,轻轻搅动防止玉米面粘在锅底。熬粥时要用文火,中间可点几次冷水,玉米面红薯粥以不稀不稠为好。冬季我常喝小米、大枣、红小豆粥。小米性温,大枣补气养血。红小豆含人体必需的糖。冬季补之,有益健康。做法是先将红小豆洗净,放入温水中煮熟,然后放入小米、大枣。大枣以7—10枚为好,小米200g,红小豆40g。水适量煮熟后放在电饭煲中,随时可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