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的人群如何进行养生调养

点点百科 11 0

脾胃虚弱的人群如何进行养生调养

脾胃虚弱是要分型的,不能乱用药,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 脾胃虚弱患者,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理: 一、适当服用药物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 1、脾胃气虚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对于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2、脾阳虚主要表现在: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对于脾阳虚可用附子理中丸。 3、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对于胃阴虚可服用参梅养胃颗粒。 二、注意饮食调理 1、饮食调养基本原则。 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2、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 ①粳米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 ②薏苡仁俗称苡仁米、六谷米。有补脾健胃的作用。明?李时珍说它“能健脾益胃”。《本草经疏》也有“味甘能入脾补脾”的记载。 ③白扁豆性平,味甘,能补脾胃虚弱。《本草纲目》中说:“白扁豆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止泄泻,暖脾胃。” 对于脾虚呕逆,食少久泄、小儿脾虚疳积、妇女脾虚带下者,最宜食之。 ④大枣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明?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溏、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3、简便实用的药膳。 ①胡萝卜大米粥 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②芡实茯苓粥 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③古方扎皮恰融合砂仁、甘草、茯苓等中草本,用开水冲泡服用,有行气健脾胃之功效。 三、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四、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如何保养脾胃

养脾胃心神安泰了,还要不断地补充一些营养。人体各种能量都来源于日常的饮食,脾胃的功能就在于把食物中的“精华”

,吸收到人体中,再运送到身体各部位。中医认为“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这是指吃到嘴里的食物,首先要经过牙齿咀嚼,唾液拌和,下咽至胃,由胃受纳。再经胃分解混匀成食糜,通过“胃气主降”的作用,将食糜运送至十二指肠,这就是中医所指的“脾运”功能。“水谷精微”中的营养物质,依赖“脾气主升”的作用,经气、血、津液的运行而输布到全身。这个过程,则可以理解为脾所主“化”的生理作用,由此可见,所谓“脾主运化”,“运”指消化,“化”指消化和代谢过程。

《黄帝内经》上说“安谷者昌,绝谷者亡”

。也就是说人在生病时,只要还能吃饭,表明胃气尚存,气血化源未绝,谓之“安谷者昌”

,则病势可望由重转轻,预后良好。若病到已不能进食,标志胃气已绝,气血生化无源,便是“绝谷者亡”

,病势将由轻转重,逐渐恶化,危及生命。这是用来观察病势轻重进退的辨别方法,也说明了在未病时保养脾胃的重要性。比如,三国时的诸葛亮,他平日政事烦多,操心费力,又长期进食甚少,活了54岁就死了,这里边就有思虑伤脾、营养不足、胃气衰败的缘故。

因此,中医里又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而“治脾胃即可以安五脏”

。脾胃功能健全,则体丰肤泽,面色红润,四肢强劲,精力充沛;脾胃虚弱则肌肉消瘦,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神疲力乏。所以保养脾胃是人人都需要的,若无健全的脾胃,纵然有满桌的美味佳

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中医认为,导致脾胃疾病的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寒热不适,或情志郁闷、忧思困脾等。因此预防上亦要从节饮食、适寒热、畅情志这三方面做起。

胃为阳腑,不喜温热,热能伤津,能使胃气浮越,治胃宜凉、降、宜润、宜通,养胃也要根据这一原则。脾胃对寒热是很敏感的,在冷热的突然刺激下很容易出问题。比如有人喜欢吃烧烤,同时又喝冰啤酒,这种冷热交替的刺激,最伤脾胃。

思伤脾。正常地思考问题,对机体的生理活动并无不良的影响,但在思虑过度,所思不遂等情况下,就能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思虑过度,导致气滞和气结。气结于中,脾不升清,则水谷不能运化,气血生化无源。脾的运化无力,胃的受纳腐熟失职,便会出现纳果、脘胀等。

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

。因此说“脾为后天之本”

,补养好脾胃,也是健康的根本。

立秋后晨起喝粥调养脾胃防秋燥

夏秋交替之季,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特别是体虚者。河北医大二院营养科主任王景顺介绍,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秋季最适宜的粥是玉米面红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物质,红薯有祛病延年功效。

具体做法是:将玉米面100克,先用凉水调成糊状,待水烧开后放入,然后将切成碎块的红薯一并放入,轻轻搅动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锅底。熬粥时要用文火,中间可点几次冷水,玉米面红薯粥以不稀不稠为好。

另外,王景顺还推荐了几款粥,大家不妨试着做来尝尝:

山芋粥:山芋与粳米同煮,常食可防高血压、动脉硬化、过度肥胖等症。

芝麻粥:捣碎芝麻与大米同煮,可治眩晕、记忆力衰退、须发早白等。

莲米粥:将莲米发涨后,在水中用刷子将表皮擦去,抽出莲心放清水煮烂,再与粳米同煮食用。此粥具有健脾止泻、益肾固涩、养心安神之功,适用于脾虚食少,腹虚带下、遗精尿频、心烦失眠、健忘多梦。

红枣糯米粥:山药、苡仁、荸荠、大枣、糯米同煮,放入适量白糖,有健脾胃、益气血、利湿止泻、生津止渴之功效。适用于病后体弱及贫血、营养不良、食欲不振、慢性肠炎等患者食用。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