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论养生——养生文化渊源浅议

点点百科网 63 0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非常偶然地来到这个世界的(当然,比如佛家认为这是缘分,具有必然性),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由生到死这个生命过程。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自身的一些行为,有助于保护身体和生命,可以延年益寿。经过上千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的总结便形成了养生文化。有关养生的理论典籍和实用方法,是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华养生文化,是具有原创性的文化,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生养”一词的出现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即保养生命的意思。第三章,养生主,庖丁解牛一节中有: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养生理论的初步形成

上古夏商时期食养、导引、针药养生萌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道家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自然无为,重视精气神调护;儒家守中庸,致中和,重视寡欲的精神调摄等为养生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黄帝内经》为养生理论奠定基础,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法于阴阳、天人相应、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形与神俱。

养生理论不断丰富与具体化

秦汉时期养:《伤寒杂病论》重视顺应四时、避邪慎养,固护脾胃、饮食调摄,未病先防、防微杜渐。《春秋繁露》进一 步发展气-阴阳-五行养生观;《论衡》提出生死寿夭,延年之道,《淮南子》倡导形、气、神兼养。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嵇康在《养生论》提出形神兼养、清虚静泰;《黄庭经》提倡积精保精、吐纳服气、存思 内视;《抱朴子》重视玄道守一、积善累德、兼采众术;《养性延命录》兼融三家、认为我命在我、守静食诫;孙思邈融通多派养生文化,承袭道家“精气神”养生思想,惜精炼精,啬神保神,提倡少私寡欲 、心灵虚静。

宋金元时期:养生理论不断丰富发展,程朱理学、金元四大家在食养、机体不同阶段养生方面提出新的观点。

明清时期:脏腑养生突显(如温补命门、脾肾双养),药物养生渐进发展(药膳),综合调摄推动养生全面发展。

药师论养生——养生文化渊源浅议-第1张图片-点点百科

标签: 养生文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